"人与强权的斗争, 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 米兰·昆德拉 (Milan Kundera)

Monday, December 31, 2012

古早味之旅 --- 美丽岛随意行(五、完结篇)

山城故事多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

这是已故巨星邓丽君的名曲小城事》,至于歌词的蓝本,一说是泰国清迈,一说是台湾九份

九份位于新北市,离台北不远,交通方便,可当日来回。不过,我本身从花莲方向过来,所以一早就订了住宿,打算在这里享受山城的夜晚。


九份是座依山而建的小城,过去曾因出产黄金而盛极一时,赢得“小上海”、“小香港”等美誉,后来矿源枯竭,人口外移,繁华褪尽。到了1990年代,以九份为背景的电影《悲情城市》在威尼斯影展上得奖,形成话题,为小山城带来了二次繁荣。
竖崎路夜景

中午告别太鲁阁,在新城搭乘自强号列车续程北上,再于瑞芳火车站转乘公车,来到小山城已是傍晚时分。一下车,就被如潮的游客,包括排队乘车、买东西的人龙所吓倒。

这是我在台湾第一次住民宿。台湾的民宿一般都各具特色,和比较简陋的马来西亚民宿分属不同种类的旅舍。落脚的民宿坐落在山坡上,背山面海,而且离游客集中地带比较远,有一份清幽,从我房间的大窗望出去就是美丽的海景。女主人也来自台北,是位优雅的中年女士。
民宿院子里的海景

风情阶梯路

属于九份老街一部分的竖崎路全由阶梯构成,大都用石头铺设,两旁的日式老房子高低错落有致,今天都成了茶艺馆、复古餐馆等等,大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虽然商业味浓烈,仍是风情怡人、古意盎然。个人觉得这里颇有京都的二年坂、三年坂的味道。

性格小店

九份富有乡土气息,还有怡人的山色海景,是个美丽的地方,美中不足的是游人过多。人,或曰游客,是最大的破坏者,无论是对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而言。近来,槟城的“魔镜”壁画就因为画得太好,吸引了源源不断的观光客,以至影响了当地人的日常生活。所以,有些旅游胜地限制游客到访,例如“快乐王国”不丹。限制游客到访有一个副作用,就是旅游高档化、贵族化,排挤了平民游客。要在这当中找到平衡点,并不容易。

山城清晨爽

一觉醒来,趁着大清早,游客大军未压境之际,从民宿所在的汽车路沿着轻便路斜坡漫步,再转入竖崎路拾阶而上,穿过民宅、小巷,一直走到最高点九份国小,然后逛了以特色小店、老店为主的基山街,吃了福州鱼丸。清晨的九份像是卸了妆的中年美妇,去了庸俗,展现一抹久违的清新感。那是我对九份的临行巡礼,也是九份给我的临别秋波。
山城的清晨

九份的小巷

临走前,乘公车到附近的金瓜石,参观了前身为金矿的黄金博物园区,不只免费入园(里边只有少数展区收费),连在游客服务中心寄存行李也免费呢!这园区范围不小,环境清幽,展品也丰富。走到顶端,经由高架木栈道登上附近的观景台,视野开阔,可远眺“阴阳海”
黄金博物园区



金瓜石一隅

山色可餐 -- 远眺基隆山
质朴的金瓜石

都会迷宫

台北是我此行的最后一站,台北火车站则是我到台北的第一站。这火车站范围很大,笼统的说,集合了台铁、高铁和台北地铁三大站,加上五条地下街和多达70多个出口,有人称它为迷宫,并不为过。

我预订的青年旅舍就在东口附近,放下行李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找洗衣店,因为来台那么多天一直没有机会把衣服送洗。由于隔天是清明节公假,店家建议我晚上10点半以前去取回衣服。初到台北,对于能不能依时赶回店里去,心里其实没有底。不过,凭着这几天对台湾公交建立起的信心,我一口答应了。当晚,台北便捷的公交果然让我游览完毕后很从容地去领回衣服,换作是在吉隆坡,后果难以逆料!

吉隆坡街道是越来越堵塞了,而公交依然不可靠,很多时候要到什么地方去,都得思前想后,考虑时段、路线、停车等问题,非常伤神费事。每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碰见国外来客,心中都不禁为他们发愁:自己身为本地人都觉得有困难,外国人的麻烦岂不是更大?

交通是现代都市生活中的关键环节,一个连交通都无法管好的城市/国家肯定不及格。困在车龙中常会盘算,这城市因交通不便而造成的社会成本环境成本经济成本虽然无从计算,但肯定是天文数字!怪就怪在,最近美国美世咨询公司所公布的一项宜居城市排行榜竟然把吉隆坡(80)排在台北(85)之前,真是匪夷所思!再仔细看了“公共交通”以外的几项评比标准:休闲活动、犯罪率、医疗保健、教育以及政局稳定度等,还是觉得难以置信。

时光隧道

在台北逛了几个旧区,首先是前文提到的艋舺,现称万华,是该市的发源地。“艋舺”(独木舟)是原住民平埔族凯达格兰语“Moungar/Mankah的译音。当年原住民用独木舟载着所产的番薯等土产顺河而上,和来台的福建人进行物物交易,淡水河畔群舟猬集的景象成为地名的由来。

从地铁站出来,只见公园里有市民围着下棋、有小贩在叫卖,一派草根生活景象。区里的龙山寺、青草巷、老店新协和药行、华西街夜市等等,都吸引着游客。

剥皮寮

这条老街横跨清代、日据、民国三个时代,混合了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足以代表艋舺市街历史特色。昔日台北盆地东南一带所生产的物产经此地运往艋舺,造就了这里的繁荣。“剥皮寮”这名称在光复后才出现,沿用至今;之前,此处曾被称为“福皮寮(草头)”、“福地寮(草头)”、“北皮寮(草头)街”等。老街的整修经过六年时间,在几年前完成,向游人开放。


西门红楼

这幢八角形的建筑物位于西门町,由日本殖民者于1908年动工建造,供日侨购物之用的,当时名为“西门市场”。今天,经营当局引入茶坊和创意工房,艺术气息浓郁。


迪化街

迪化街位于大稻埕商圈内,始建于19世纪50年代,自19世纪末以来就是台北重要的南北货、中药材、茶叶和布匹集散中心,在20世纪上半叶更是全台湾商业最兴旺的地方。这里有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包括闽南式、洋楼式、仿巴洛克式和现代主义式。在1970年代末险些被拆除,后来由民间的“我爱迪化街”保存运动抢救回来,更焕发新生。
经整修的迪化街老房子

游览迪化街时,雨下个不停,因避雨而与一位正在那里上班的“本省人”萍水相逢,聊了起来。谈起戒严后的台湾政治社会现象,她对民进党的抗争方式表示不认同,似乎代表着那些支持国民党的“本省人”的看法。


红毛城

位于淡水的红毛城一开始是在1629年由西班牙侵略者所建,名为“圣多明哥城”(San Domingo)。1642年,荷兰侵略者驱逐了西班牙人,原地重建该城,遂有“红毛城”之别称。1867年,英国人租借了红毛城,并加建领事馆。今天内部还保留英国人的布置,可一窥当时上层人士的生活,绝对值得一游。这里环境幽美,可俯视淡水河,以日落景色见称。这样的一个“一级古迹”,居然没有收取门票
淡水夕照

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

二二八和平纪念公园原名“台北新公园”,靠近总统府,已有百来年历史。1996228日,在时任市长的陈水扁主导下,改为现名,以纪念“二二八事件”,抚慰受难者家属,并警惕后人。园里有一所二二八和平纪念馆,因为不够时间,便没入内参观,只看了外面的陈列品。除了纪念历史惨剧以外,这里也是市内同性恋者首要聚集场所之一。
追思“二二八事件”受难者

19472月,台北发生了“二二八事件”,背后的远因复杂,导火线则是国民党政府执法员查私烟误伤平民人命。随后发生的官民流血冲突、军事镇压,乃至历时多年的白色恐怖,给台湾造成了极大的历史创伤

随着李登辉总统在1995年代表政府向“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家属公开道歉以及公布“处理与补偿条例”、每年228日定为“和平纪念日”、和平纪念公园设立等等,到今天“二二八事件”已经不是忌讳,历史伤口也在愈合中。

谈到“二二八事件”,不禁想起我国的历史伤口“五一三事件”。事情已经过去40多年,执政小集团依然企图垄断对事件真相的诠释权,每当自己有需要时便会肆无忌惮、恬不知耻地亮出来恐吓国人,在伤口上撒盐。最可悲的是,在几十年来的官方宣传的影响下,族群之间对事件的认知有很大差距。这个历史伤口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抚平

后话

这系列游记的题目包含了“古早味”三个字,到底是指什么呢?首先,此行游览的地方主要是“旧台湾”,带有“古早味”。更重要的是,除了行前有上网查找资料以外,此行完全没有使用时下流行的智慧手机应用程式,依然像过去那样依靠地图和指南针,这在今时今日可说充满了“古早味”!


夜色中的中正纪念堂

夜色中的中正纪念堂
绿潭一景
孙中山先生书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