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强权的斗争, 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 米兰·昆德拉 (Milan Kundera)

Friday, November 2, 2012

古早味之旅 ---美丽岛随意行(三)

台南,被誉为“台湾的京都”,是岛内最多古迹之处。台南,台独的大本营。像我这种年龄的人,对台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看法,可能是反对,也可能是支持;可能是抗拒,也可能是接受。另外,台湾已故文学作家叶石涛说过:“台南是一个适合人们做梦、干活、恋爱、结婚、悠然过活的地方。”

所以,尽管行程紧凑,这样的一个地方还是想去看看。


由于夜宿阿里山在原来计划之外,下山后便没去盐水――“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里头的月津,而直奔那“一府”――台南。


发觉台南一带好些车站的名称里有个“”字,这些都是以前郑成功部队屯垦的地方。从嘉义搭乘区间车到台南,一路上停靠的车站就包括了新营柳营林凤营。就像日本的车站都称为“驿”那样,这些名字颇有古风,很有意思

中午时分,到达台南火车站,随便在附近的北门路二段找了家商旅饭店,一晚才700元台币,很值得。觉得台湾有点儿像日本,火车站附近都特别热闹,有很多价钱相宜的商旅饭店。

台南的生活节奏比较悠闲,连公车班次也比较少。在公车站,看到电子告示板上的滚动讯息显示下一趟车还有许久才到站,刚好有一对韩国男女也在等车,便建议大家一起坐计程车。

历史发源地
安平古堡一景
安平区古称安平府,是台湾历史发源地。安平古堡是这里最有名的古迹,原名热遮兰城(Fort Zeelandia),由荷兰人首建于1624年,郑成功驱走荷兰人后,曾住在这里。如今,荷兰时期的古迹只剩下一道砖墙,没什么看头,有点儿失望。
残垣古迹
安平古堡一景
台南怎么会从中国大陆人最早登陆台湾的地方变为民心最背离中国大陆的地方,值得大家思考。

从古堡出来,在安平区一带信步而行,发思古之幽情,觉得颇有点京都式的悠闲。虽然天气有点热,来台3天,这是最轻松写意的一刻了。从来都不喜欢随团旅游,憎厌那种赶场式的紧张节奏,宁愿少看几个景点、少拍几张证明“本人到此一游”的照片,也要深入坊间陋巷,体验在地风情。只是,由于人生地不熟,很多时候不免得跟时间赛跑,赶机赶车,到头来还是落得紧张兮兮的。或许,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失必有一得吧!
饶有意思的台语诗墙
在有“开台第一街”之称的安平老街(延平街)尝了有名的台南碗果(米旁),分量不少,味道比较重,跟家乡的槟城古早味也大不相同。
台南碗果(米旁)
 融入民生的古迹
赤坎楼夜色
回程不知怎的,还是搭不到公车,干脆步行。外出旅游,除了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我主要是步行,只有赶时间才会坐计程车。步行除了省钱以外,也符合“慢活”的原则,还可以观察在地人的生活,何乐而不为?

走了大约1个半小时,到达6、7公里外的赤坎楼时,已是夜幕低垂,只见诺大一座中式建筑物灯火通明,在夜色中显得特别突出。
赤坎楼一角
位于市中心的赤坎楼,是台南市最著名的古迹精神象征。1653年荷兰人在这里兴建了“普罗民遮城”(Fort Provintia),作为行政与商业中心,汉人称之为“赤坎楼”、“番仔楼”或“红毛楼”。300年来,经过荷治、明郑、清领以至日据等时代,赤坎楼从最初的荷兰式城堡演变成今天的中国式建筑,优雅美观、气势雄伟。
赤坎楼一景
来到才知道,这景点晚上也开放,而且在七彩灯光照耀下另有一番风情。广阔的院子里晚上也常举行音乐沙龙,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这天也不例外。参观过内部后,还欣赏了一场温馨的老歌沙龙。
赤坎楼音乐沙龙
散场时问路,结识了在学校里当教官的退伍军人钟先生,谈了好一会儿,从台湾政治聊到马来西亚政治。他是外省人,对台南人的台独情结颇有意见。

在前网络时代,旅游的一大乐趣就是能跟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相遇,甚至是相交。虽说只是萍水相逢,很多时候连彼此姓甚名谁都不知道,却丰富了彼此的记忆,为彼此的旅程增添色彩。今天,我们身处网络时代,随时都有机会碰上千里以外的陌生人,但感觉上却不比面对面交谈来得真实了。

“开台圣王”
郑成功石像
 第二天早上临走前,还参观了延平郡王祠孔庙

台湾人尊崇驱荷复台的郑成功,目前全台供奉他的祠、庙、堂有一两百处。延平郡王祠创建于明永历16年(1662年),台民感念郑成功的功绩与精神,在这里立庙奉祀,名为“开山王庙”,200年后获得清臣沈葆桢建成福州式祠堂,后来再改成现在的北方宫殿式建筑,里面供奉着郑成功的金身。
孔庙一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