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行动党冯宝君在国会就“一触即通”卡加额服务费提问,并表示公众买卡时已缴付10令吉(起初是15令吉),每次加额时不应被第三方征收50仙服务费。公共工程部副部长杨昆贤回答时,只表示该部会“劝告” “一触即通”卡公司吸纳服务费。紧接着,南北大道宣布,“为了确保交通顺畅”,将分阶段关闭一些收费站的“一触即通”卡加额车道(少数免费加额的地方之一)。
马来西亚的“一触即通”卡公司由南北大道公司、联昌银行集团及MTD资本公司所组成。在1998年,吉隆坡轻快铁投入运行时,推出了“一触即通”卡,附送小额乘车卡,冷眼就在那时开始使用。 “一触即通”之类的电子付款卡是一种方便的小额支付工具,不但方便民众,也能节省运营人手,所以风行全球。在很多国家,使用电子付款卡的消费人都享有一些优惠,譬如所剩下的零头不限公交乘车路程等。唯独在马来西亚,使用“一触即通”卡几乎没有任何优惠(大道公司的高里数折扣只能惠及少数人),在银行柜员机、油站等地方加额还要被征收服务费。冷眼曾有一次以银行柜员机加额,赫然发现被收取服务费,从此不再通过第三方加额。不是吝啬那50仙,而是觉得岂有此理,更何况积沙成塔。即使不计卡价(美其名“抵押金”),消费人预付了收费,金钱免费让发卡公司周转兼赚取利息,有什么理由还要被收取服务费?享尽好处的发卡公司不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吸纳这服务费吗? 前“大道部长”三美威鲁更曾一度提出,让大道收费站一律使用“一触即通”卡,只是后来不了了之。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使用“一触即通”卡,大道公司必能大大降低运营开支、发卡公司的现金流将大量增加,但原有持卡人的方便却会消失无踪。
“一触即通”卡加额服务费是个典型的消费人权益问题,这样的问题由公共工程部而不是国内贸易与消费人事务部来回答,本身就值得玩味。更根本的问题是,在整个“一触即通”卡的监管上,政府似乎从一开始就不曾把消费人利益放在心上。
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是消费人,然而“消费人”身份并不是人人都认同的。Mark
Nadel在《消费人保护的政治》一书中就指出:“虽然每个公民都是消费人,我们相信他们的消费人角色不如生产者角色重要。生产者利益被视为政策过程中唯一真正重要的影响因素。”
事实上,不只是“一触即通”卡,在很多消费课题上,国内消费人权益一直都受到忽略乃至侵犯。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免不了要跟银行打交道,所以银行业是个利益密集行业。在马来西亚这个实行朋党资本主义的国家里,这也是消费人利益严重受损的领域。
国内金融业本来百花齐放,但在前首相马哈迪在1990年代末强行并合金融机构后,寡头垄断现象就越来越严重。今天银行的收费项目越来越多,如通知信费用、行政费等等,巧立名目,很多以前免费的服务都要收费了。银行赚利增加,未必来自生产力的提高,而往往与收费项目有关。银行拿客户的钱来赚取利差、杠杆性收益,不是原本就应该提供服务的吗?如果连服务都要收费,那岂不是要顾客来承担其成本?
曾经向银行贷款买房子的人都知道,贷款人往往处于很不利的地位。比方说,贷款人付了贷款合同律师费,但这律师所代表的利益主体却不是他,而是银行。真是岂有此理!而且,大多数贷款人也只能从银行所指定的律师当中“挑选”一个。另外,贷款合同的条款都一面倒,只照顾银行单方面的利益。冷眼每次签房贷合同都是闭着眼睛签的,因为实在读不下去!不满意吗?你可以不签,但是,到别家银行去,你还是要面对同样不合理的条款!最糟的是,你光顾的小银行,后来被大银行兼并,当中所涉及的额外手续和律师费你都得付!冷眼就曾有过一次惨痛经验:起初贷款的A银行被B银行并吞了,B银行接着又被C银行吃掉,结果多了不少麻烦和费用,最后的解押手续还一波三折。请问银行兼并有征求过客户的同意吗?既然没有,为何其企业行为要由客户来买单?
反正主要银行来来去去就那么几家,东家不赚西家赚,顾客的选择实在并不多。马哈迪等当权者最喜欢以“国家利益”为借口,要银行合并,然而难道朋党权贵的利益才是“国家利益”,普罗大众的利益就不是?
最后,得提一提公共产品与服务。经常可以在报章上看到的地方新闻包括,某地的移民厅电脑系统频出状况,害得一些民众连续走了几趟都办不成事;民众有事情要向警方报案,却被当成人球,踢来踢去;某地垃圾堆积成山却无人清理,造成卫生和环境问题;某地道路长年满布窟窿 ,造成人命伤亡、损害车辆、加重塞车。。。
冷眼今年报税表填得早,便趁着休假日交到吉隆坡大使路税收局去。一进大门,只见一个马来族公务员很闲空地坐在接待柜台处,便把信封递给她,她却说了一句令人难以置信的话:回去把表格邮寄来!!冷眼怀疑自己听错了,便再次确认。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文件都是手递的。顾客(税收局是这么说的)老远亲手把重要文件带来,而一个那么闲空的公务员竟然要他回去把表格再邮寄过来(姑不论寄失的风险),这是什么工作思维,什么服务态度?
联邦在野党议员最近不断揭发“一个大马人民商店”商品的问题,当局却只顾自我辩护,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只为了节省几毛钱(那些售价比市价还要贵的“一马”商品就不说了),马来西亚消费人随时都会赔上健康,生命何其卑贱!
偶尔提着袋子进超市或霸市,都得在入门处让保安人员以塑料束带圈封口,感觉就像上街示威时,乖乖奉上双腕让警察以塑料手铐上锁那样,因为场景类似、工具类似,心情也类似
--- 一样的卑微!中国大陆的商家总爱说“顾客是上帝”,马来西亚的大商家大概认为“顾客是盗贼”吧!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几个主要领域里消费人权益受忽略和侵犯的事例,其他的就由读者自己填充吧!
马来西亚消费人日日月月都得面对和忍受种种不该有的问题,而当官的、营商的、做事的,却安坐冷气房等着收钱、出粮、调薪,根本不当一回事!马来西亚消费人,你的名字叫卑微!
大马垄断集团所造成的效应。
ReplyDelete基本上就是朋党资本主义的错,但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如国民素质和文化等。
ReplyDelete大马特色的官僚朋党资本主义的写照。
ReplyDelete是啊!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