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强权的斗争, 就是记忆与遗忘的斗争。" ── 米兰·昆德拉 (Milan Kundera)

Wednesday, September 7, 2011

两个吉隆坡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最近所公布的全球城市宜居度排行榜上,吉隆坡在140个城市中排名78,属于第二梯级。接着《星洲日报》采访了馬來西亞寶島婦女協會執行秘書羅筱期中國駐馬大使館政務參贊陳德海美國駐馬大使館新聞官謝漢偉几名外籍人士,据说都对吉隆坡的生活环境表示“赞赏”云云。

“正义大报”的政治正确度自然是天地可鉴,那两位外交官满嘴外交辞令,也是职责所在,无可厚非。可是,对吉隆坡的生活环境,有谁能比市井小民更清楚?

看看“城市宜居度”排行榜的5个评价标准:稳定、保健、教育、基础设施、文化与环境。

稳定的一个要素是治安。可是,走在吉隆坡街上,随时都有被抢劫的可能。在互联网上,关于市民被成群结党的恶少当街殴打洗劫的消息,也不少见,例如这几天最“热门”的地区就是汉都亚路轻快铁车站一带。这几个月来还出现了“酸液狂徒”,一连干了67宗案件,都不见他们被警察逮捕归案,全因警察都忙着对付和平集会的社运和在野党人士去了!吉隆坡的良民们恐怕只有在709那天才不受这伙“酸液狂徒”的威胁吧!但是,回头一想,满街喷洒化学水炮的那些“锦衣卫”算不算另一类“酸液狂徒”呢?

谈到保健,虽然政府医院看病有津贴,但是其服务态度却令人退避三舍。万一患的是重病,需要动手术,要排期一、二年也不算怪事。所以,政府医院几乎已沦为外劳福利院,一般市民看病求医都上私人诊疗所或私人医院。然而,私人医院的收费却是“有口皆碑”的,所以小市民没有生病的“权利”!

这里的教育制度僵化,落后世界几十年,学校还成了政府安置失业大学毕业生的庇护所。另外,教育政策朝令夕改,学生沦为白老鼠。由于教育素质低落,国际学校大受欢迎,成为富人子弟的第一选择。由于自己的孩子也就读于这类些学校,外国驻马使节和其他白领外来人员往往对这里的教育感觉良好,没有意识到小市民的处境。

东方威尼斯?
在基础设施方面,单单交通一件就已经足以让人不住摇头叹息。因了前首相马哈迪错误政策所种下的恶果,几百万人的一个大城市,竟然连一种像样的公交工具都拿不出手。在上下班时段,仅有的两条电车线和两条轻快铁线路的车厢都几乎被人潮所挤破!加上国民素质低下,上下车时争先恐后不守秩序,而列车从来不准时,乘车经验更不是一个“苦”字了得!有车阶级(包括那些被迫买车的驾车人士)的遭遇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吉隆坡的大道收费站密度是世界上最高的,一不小心误入收费大道八卦阵,就要破财兼耽误时间!此外,每天就是无尽的塞、塞、塞!遇上下雨天,还会因“超九流”的排水设施而随时会上演陆上行舟的戏码呢!试想想,每天被困在车龙中几个小时,那种生活能有什么素质?

文化方面,多亏社运人士和艺术文化界的努力,吉隆坡虽有点荒芜,还不算是个沙漠,算得上“甘榜冠军”吧!我们有个小小的人文图书馆、在隆雪华堂举行的各类座谈会、几家书店、马来西亚电影俱乐部不时举办的电影节、国家剧场和几个小剧场、国家画廊、一条不知算不算文化街的“文化街”。。。当然,万万不可漏掉的是马哈迪重金打造的国油交响乐厅,交响乐团成员主要是些从国外礼聘的乐师,每年仅薪资支出都要好几千万元。整座音乐厅富丽堂皇,却空荡荡的,无论是台上或台下,都以红须碧眼的居多。坐在里头,笔者总在想,这些老外收入比本地人来的高,住在公家提供的市区高级公寓里,白天在附近大楼里上班(免受塞车之苦),晚上就到这里来欣赏音乐或到林立的夜店去消遣,日子过得还真不错呢,怪不得经常在各种调查中对吉隆坡不吝给分。笔者偶尔附庸风雅,就是为了抽离现实,冲着这种非典型吉隆坡感觉而去的!

至于环境,那得看你是到哪个地区了。如果是咖啡山、城中城、满家乐、白沙罗高原或国会大厦一带,当然你会觉得绿意盎然。如果你曾穿过市中心的大街陋巷,看过堆积如山的垃圾、阻塞的沟渠,曾搭电动火车,看过各处后山、河边非法弃置的工业废料,那又是一个全然不同的真实的世界了!此外,每年总有几个月,吉隆坡会因邻国印尼烧芭和国内露天焚烧活动而烟霾弥漫,这时候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是奢想,而官大人只会一再重弹老调,叫民众“多喝水、少在户外活动”,而拿不出一点实际办法来。
垃圾湖
两个吉隆坡,孰真孰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